第409节(1/2)
时间过得越长,小师妹的情况就变得越差,就连睡觉的时候也会被头痛痛醒。
于是,在下做了一个决定。
家母向师父提亲、下聘,并让王伯准备大红礼服、红烛、布置厅堂。恰好七天后就是一个良辰吉日,在下便正式与小师妹拜堂成亲,结为夫妻。
那一晚,烛火烧得很明亮,小师妹身穿红底缎绣金纹嫁衣,低头羞涩一笑,美得惊人。
婚后不过三日,小师妹的病情就急转直下,就连加重了几倍份量的汤药都不能为她减轻痛楚。
最终……
最终,在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闭上双目,永远的离开在下了。
师兄,今后无论在哪个地方,你都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不要轻易掉眼泪,师兄还是笑起来的样子最好看。
师兄,人这一生,很短,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都会过去的,所以,你要学着,一个人,乐观一点,坚强一点,开心一点的活着。
师兄,遇见你,虽有幸,亦福薄。
师兄,不要忘记照儿,你要记着照儿…一定要……
小师妹死后,在下痛不 y_u 生,恨不得立时就一并陪她去了,共赴黄泉做一对同命鸳鸯。
在下发现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那个人就突如其来的消失在你的生命里面了。
小师妹刚离去的那一段时间,在下就如行尸走肉一般,直到师父和家母苦口婆心规劝了很久,在下不想要他们担心,才重新振作起来。
在下又怎会忘记小师妹呢?她不单止是在下心心念念了多年的小师妹,更是在下这一辈子唯一的妻。
在下只是把她埋到心底的深处里面,午夜梦回,自己独处一人的时候再拿出来仔细地回忆,哪怕心如刀割、血流如注。
在下家里不是什么世家,都不算是什么官宦人家,祖上出过最大的官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七品盐课提举司副提举,那也已经是四代之前的事情了,家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而已。
因着家父前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临终时的遗愿是希望在下能够完成他的心愿,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光宗耀祖。
但实际上,在下生 xi_ng 闲静,不好名利,不爱与人相争,很是羡慕祖师爷鬼谷子和师父闲云野鹤的生活。所以极为不情愿,只不过终究经不起母亲的再三规劝,只得乖乖地考科举,步入朝堂。
在下出仕后的效忠的第一位皇帝是大周朝的第二任皇帝──惠帝。
对这位皇帝,坦白来说,在下认为他不适合做大权独揽的皇帝,更适合做一位风花雪月的王爷。
在下从未想过一位帝王为了一个女人而置天下于不顾,这种话本、演义、野史里面才会出现的情节出现在现实世界上面,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完全想不明白一手打下天下的马上皇帝太.祖爷为什么会有一个执着于儿女情长的儿子,比起那位一言不合就兴兵造反还特马成功了的太.祖爷,这位爱到山无棱天地合、海枯石烂的痴情皇帝还真的不像是他的亲儿子。不过,在下算过了,他们还真是亲父子,绝对不存在偷龙转凤或其他的 yi-n 谋。只能说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的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在下对这句说话是深以为然的,因此,在下虽然出仕了,却并没有打算为这位痴情皇帝效力。
不过,像在下这种像金子一样发光的人才,就算是埋在瓦石堆里也掩不住在下的光芒。
在翰林院捱了几年资历后,受翰林院学士禇良赏识,把在下升为从五品侍讲学士,专门为几位皇子讲读经史。
而也就在这一年,在下遇上了以后效忠的第二位皇帝──文帝。
那时候,文帝也还只是一个少年皇子,行事还青涩得很。在下也没有想过和他会有除了经史学习以外的交集,因为在下总是想着等哪一年母亲去世了,自己就回乡丁休三年,正式过自己隐居的小日子了。
于是,在下做了一个决定。
家母向师父提亲、下聘,并让王伯准备大红礼服、红烛、布置厅堂。恰好七天后就是一个良辰吉日,在下便正式与小师妹拜堂成亲,结为夫妻。
那一晚,烛火烧得很明亮,小师妹身穿红底缎绣金纹嫁衣,低头羞涩一笑,美得惊人。
婚后不过三日,小师妹的病情就急转直下,就连加重了几倍份量的汤药都不能为她减轻痛楚。
最终……
最终,在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闭上双目,永远的离开在下了。
师兄,今后无论在哪个地方,你都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不要轻易掉眼泪,师兄还是笑起来的样子最好看。
师兄,人这一生,很短,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都会过去的,所以,你要学着,一个人,乐观一点,坚强一点,开心一点的活着。
师兄,遇见你,虽有幸,亦福薄。
师兄,不要忘记照儿,你要记着照儿…一定要……
小师妹死后,在下痛不 y_u 生,恨不得立时就一并陪她去了,共赴黄泉做一对同命鸳鸯。
在下发现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那个人就突如其来的消失在你的生命里面了。
小师妹刚离去的那一段时间,在下就如行尸走肉一般,直到师父和家母苦口婆心规劝了很久,在下不想要他们担心,才重新振作起来。
在下又怎会忘记小师妹呢?她不单止是在下心心念念了多年的小师妹,更是在下这一辈子唯一的妻。
在下只是把她埋到心底的深处里面,午夜梦回,自己独处一人的时候再拿出来仔细地回忆,哪怕心如刀割、血流如注。
在下家里不是什么世家,都不算是什么官宦人家,祖上出过最大的官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七品盐课提举司副提举,那也已经是四代之前的事情了,家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而已。
因着家父前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临终时的遗愿是希望在下能够完成他的心愿,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光宗耀祖。
但实际上,在下生 xi_ng 闲静,不好名利,不爱与人相争,很是羡慕祖师爷鬼谷子和师父闲云野鹤的生活。所以极为不情愿,只不过终究经不起母亲的再三规劝,只得乖乖地考科举,步入朝堂。
在下出仕后的效忠的第一位皇帝是大周朝的第二任皇帝──惠帝。
对这位皇帝,坦白来说,在下认为他不适合做大权独揽的皇帝,更适合做一位风花雪月的王爷。
在下从未想过一位帝王为了一个女人而置天下于不顾,这种话本、演义、野史里面才会出现的情节出现在现实世界上面,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完全想不明白一手打下天下的马上皇帝太.祖爷为什么会有一个执着于儿女情长的儿子,比起那位一言不合就兴兵造反还特马成功了的太.祖爷,这位爱到山无棱天地合、海枯石烂的痴情皇帝还真的不像是他的亲儿子。不过,在下算过了,他们还真是亲父子,绝对不存在偷龙转凤或其他的 yi-n 谋。只能说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的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在下对这句说话是深以为然的,因此,在下虽然出仕了,却并没有打算为这位痴情皇帝效力。
不过,像在下这种像金子一样发光的人才,就算是埋在瓦石堆里也掩不住在下的光芒。
在翰林院捱了几年资历后,受翰林院学士禇良赏识,把在下升为从五品侍讲学士,专门为几位皇子讲读经史。
而也就在这一年,在下遇上了以后效忠的第二位皇帝──文帝。
那时候,文帝也还只是一个少年皇子,行事还青涩得很。在下也没有想过和他会有除了经史学习以外的交集,因为在下总是想着等哪一年母亲去世了,自己就回乡丁休三年,正式过自己隐居的小日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