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2)
薛洋心里十分感动于这样的诺言,但面上依旧不以为然地笑笑:“我师父还不曾开山立派,便是真要自立门派你怎知我们肯定叫十方宫?”
方慕燕挠挠头:“总之,不论你那门派叫十方宫还是四方观,姐夫一定跟你一条心就是了。”
薛洋点点头,觉得这样的话,委实叫人心安,与从前依附兰陵金家时的心境截然不同,眼前这人是平等地看待自己,永不会有那种到了最后的恍然大悟,“我原来只是他家一条咬起人来很凶,但只要主人不需要了,就会被抛弃的野狗”。
从前那些人怕他憎他躲着他,可不就是知道他疯起来比野狗还可怕,而他也正是抓住了这点,把自己武装得特别可怖,才不会被人随便看扁了去,甚至任人欺辱。
可如今,他有父亲雕塑人格,有师傅提点武功,还有姐夫撑腰解围。
他的人生本如晦暗的夜幕,一片漆黑,如今却隐约有了点点星辉,薛洋还有些不满足,他想如果我有月亮,那才真正完满了。
目送裴素他们离开时,云阳君化成人形陪在薛洋身边,等再也看不清他们人影了,山神忍不住提醒道:“晓星尘还在十方宫等你呢,你赶紧上山去吧,在山下住了这许多日,还没想好怎么跟他相处?”
“晓星尘在十方宫等我……”薛洋低声重复了一遍,觉得自己的确非常想被这句话说服,然后赶紧上山去。
“那是自然,道长还等着你给他重塑肉身。”云阳君肯定地说。
薛洋听他解释完,才知自己理会错了意思,遂自嘲似的笑了笑,但忽又打起精神地想,不管如何只要道长能复生,那么他就还有机会。
回到十方宫后,薛洋着手开始替晓星尘重塑肉身,他记下曲鸣蛉告诉过他的办法,一一照着做了,等道长回来只剩下时间和耐心。除此以外薛洋几乎包揽了十方宫除了做饭以外的一切杂务。因为宋岚开始和晓星尘讨论开山立派的事,阿箐有时会称薛洋为“十方宫首席大弟子”,薛洋听了只是一笑而过,依旧对她处处留心,但阿箐似乎也没更多的敌意流露出来,所以薛洋稍宽了心。
十方宫本来建制齐备,所以也筑有藏,里头藏书丰富,汇聚了各种道门典籍,晓星尘初回进去看过以后,便跟宋岚商议说,自己似乎很记得些书文,不如由他教裴泫和阿箐道门经典好了,宋岚欣然同意,晓星尘便排了午后在偏房里给薛洋和阿箐讲书。
薛洋以为他会从《道德经》讲起,哪知晓星尘却先讲了《太上感应篇》。
他的嗓音干净清丽仍旧十分有劝 we_i 人心的效用,虽柔和但带着绵绵无尽的力量,叫人认定了他说的定是真理。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犹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
方慕燕挠挠头:“总之,不论你那门派叫十方宫还是四方观,姐夫一定跟你一条心就是了。”
薛洋点点头,觉得这样的话,委实叫人心安,与从前依附兰陵金家时的心境截然不同,眼前这人是平等地看待自己,永不会有那种到了最后的恍然大悟,“我原来只是他家一条咬起人来很凶,但只要主人不需要了,就会被抛弃的野狗”。
从前那些人怕他憎他躲着他,可不就是知道他疯起来比野狗还可怕,而他也正是抓住了这点,把自己武装得特别可怖,才不会被人随便看扁了去,甚至任人欺辱。
可如今,他有父亲雕塑人格,有师傅提点武功,还有姐夫撑腰解围。
他的人生本如晦暗的夜幕,一片漆黑,如今却隐约有了点点星辉,薛洋还有些不满足,他想如果我有月亮,那才真正完满了。
目送裴素他们离开时,云阳君化成人形陪在薛洋身边,等再也看不清他们人影了,山神忍不住提醒道:“晓星尘还在十方宫等你呢,你赶紧上山去吧,在山下住了这许多日,还没想好怎么跟他相处?”
“晓星尘在十方宫等我……”薛洋低声重复了一遍,觉得自己的确非常想被这句话说服,然后赶紧上山去。
“那是自然,道长还等着你给他重塑肉身。”云阳君肯定地说。
薛洋听他解释完,才知自己理会错了意思,遂自嘲似的笑了笑,但忽又打起精神地想,不管如何只要道长能复生,那么他就还有机会。
回到十方宫后,薛洋着手开始替晓星尘重塑肉身,他记下曲鸣蛉告诉过他的办法,一一照着做了,等道长回来只剩下时间和耐心。除此以外薛洋几乎包揽了十方宫除了做饭以外的一切杂务。因为宋岚开始和晓星尘讨论开山立派的事,阿箐有时会称薛洋为“十方宫首席大弟子”,薛洋听了只是一笑而过,依旧对她处处留心,但阿箐似乎也没更多的敌意流露出来,所以薛洋稍宽了心。
十方宫本来建制齐备,所以也筑有藏,里头藏书丰富,汇聚了各种道门典籍,晓星尘初回进去看过以后,便跟宋岚商议说,自己似乎很记得些书文,不如由他教裴泫和阿箐道门经典好了,宋岚欣然同意,晓星尘便排了午后在偏房里给薛洋和阿箐讲书。
薛洋以为他会从《道德经》讲起,哪知晓星尘却先讲了《太上感应篇》。
他的嗓音干净清丽仍旧十分有劝 we_i 人心的效用,虽柔和但带着绵绵无尽的力量,叫人认定了他说的定是真理。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犹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