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点一点的向自己靠近,一点点点的唤起过往。

    推掉身前的牌子,不能自已的张开双臂,少年也丢下拉杆,接住了这个久违的拥抱,熟悉的声音凑到耳边响起,轻轻地渡去积攒太久的思念和少年的名字,“这一次,我叫乔隔心,真的叫隔心。”

    人来人往,缘起缘灭,有些纠缠就算注定要生生世世,然而,那又何妨。

    一年徒三季,别时亦逢时。蹉跎九月有何惜?唯愿与君遇。

    全剧终

    ☆、番外: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出来混的,谁还没有个想当年的故事?

    整合一下,一块说说拉倒了,大家都有的想当年,抓重点的给讲讲。

    (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比如说萧隐。

    这人其实就是个正面励志的典例。

    萧隐是个孤儿,是被一个老和尚抚养大的,因为他喜欢看书远远大于念佛,而且天资聪颖,堪称过目不忘,老和尚便留了他的头发,教他读书写字,学圣贤文章。

    萧隐的表现更是十分合格,勤奋好学,一点就透,又有目不窥园,焚膏继晷的优秀习惯,想不成功都难。

    萧隐的名、字都是老和尚拟的。萧隐,字藏海,都是在教他低调隐逸。

    而实际上萧隐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最后“大隐隐于朝堂之上”,官居一品右相。

    萧隐去赶考的时候,老和尚并不多言,只送了他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只是寺里的伙食不够规律,导致了萧隐的胃部功能有点早衰。

    接受完教诲的萧隐开始踏上了漫漫赶考之路。

    由于没有太多盘缠——小破寺香火钱很少,所以萧隐没有请得了书僮。

    不过,反正他拿的东西也不多,过目不忘的他,几乎没带什么书。

    然而天道酬勤,萧隐一直考的很好,终于到了最后一哆嗦的时候。

    那时候的萧隐实在是身无分文,于是便踏进了当时最有名的烟花巷陌,他的理论就是——卖字卖画什么的都可以——只要不是去卖身。

    其实卖身的条件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萧隐长的倒是清秀温婉文质彬彬。

    最后萧隐决定去出卖脑细胞,萧隐对每一个老鸨都这么说,“我给你的女娘写个小曲儿,你让她唱这个,用这个招待客人,肯定多赚。”

    多数人不屑一顾, y-i-n 词艳曲,陈词滥调,多如牛毛,怎么会看上这个寒酸小子的文笔。

    只有一家妓馆例外,金字的招牌两个大字,“极乐”,老鸨长得就是脱俗模样,名字也雅。

    大家都知道是啥,作者不必赘述。

    见到萧隐的自我推销,贺寻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然后萧隐就在极乐的掌柜旁边,写了名噪一时的《一一》。

    “一怀风抹一线绿,

    一叶莲动一尾鱼。

    一川草隐一春雨,

    一堤柳飞一城絮。

    一滴灯敲一颗棋,

    一弦音破一折戏。

    一帕泪湿一段忆,

    一生我等一世你。”

    那曲子就叫《一一》,写的清丽宛转,而又琅琅上口,再配上秀色可餐的女子,绝了。

    因此一时间竞相传唱,萧隐也就在风尘红灯区得了一个雅号,叫“一一状元”。

    其实这也是讨个吉利,萧隐没有拒绝。贺寻给了萧隐极为丰厚的报酬,两个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

    后来萧隐在来京的第一个冬天,捡到了一个孩子,长于佛门的萧隐慈悲为怀,并不会见死不救。

    白色的斗篷上是红色的梅朵,远处火光冲天,萧隐当时并不知道那是皇宫一角。

    萧隐托了奶妈照顾这个孩子,然后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萧琦璠。

    第二年萧隐应考,那字体使他沾了光,最后皇帝面见他时,指明一物,让他作诗。

    萧隐看着那把画了山水的扇子,张口就是四行——“清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