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品的工部郎中。

    哥夫郎生的小侄子晓晓一点点长大,可爱聪慧的晓晓抓住了白子怡的心,到了他出嫁时,他最不舍的人就是这个小侄子。

    白子怡还记得哥夫郎开玩笑说,如果舍不得晓晓,就让岑啸把生意做到京城来,这样他们就能在京城又见面了。

    这句话被白子怡记在了心里,等嫁给了岑啸后没多久,他就找到了机会同岑啸提上京。

    岑家做香料生意,岑啸是家中幼子,他哥哥在家族中的任务是守住原汉省祖业,岑啸作为小儿子身上没有必须要做的任务。

    纠结一番后,岑啸为了讨夫郎欢心,真的找族中借了一笔钱,再加上他前些年攒的私房钱,带着夫郎跑去了京城。

    如果在京城没有人脉,岑啸一个外来的年轻人想要做买卖肯定会受挫,但是有白志文在他好歹算是京中有人,他自己也有能耐,真的在京城的夹缝中扎了根,找到了买家。

    因为白子怡在跟着邱嬷嬷学规矩期间喜欢上了研究糕点,岑啸觉得白子怡做的糕点同京城现有的不一样,味道还特别好,就支持白子怡开了一家糕点铺子。

    万事开头难,为了给夫郎更好的生活,遇到困难岑啸咬牙坚持。

    随着白志文的品级一步步上升,岑啸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香料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夫夫的糕点铺子也成为了京城的一个特色。

    白子怡到京城安顿下来之后很快就有了身孕,那时候黎明瑾那边的晓晓已经可以脱手了,在征得了白志文、黎明瑾和岑啸的同意后,白姚氏暂时住到哥婿家中照顾儿子。

    因为怀孕和生产都被照顾得很好,白子怡这一胎顺利生下来了一个哥儿,两年后他再度怀孕,生了一个儿子。

    哥儿怀孕、生产不易,有了小哥儿和儿子,岑啸就不让白子怡再怀孕了。

    到了晚年,白子怡回忆自己的一生,他非常满足,出嫁前,他有疼爱他的娘和哥哥、哥夫郎,出嫁后有爱护他的相公,年岁渐长后有孝顺懂事的孩子围绕在身边。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

    第424章 番外三:读书的好处

    “恭喜!”

    “恭喜解元公!”

    “大喜事,大家都高兴高兴!”

    “咱们上河村真是块风水宝地!”

    “那可不是,咱们解元公是这些年从咱们上河村走出去的第三位举人老爷咯,一个个都这么年轻。”

    “黎家这些年的变化真叫人不敢认,啧啧。”

    “咱们白家的也不差,嘿嘿。”

    “那可不是,感觉再过两年,咱们上河村应该改名为上河镇。”

    ……

    上河村的村民们做在饭桌上开着玩笑。

    “你们几个老不修的,喝了两口马尿就满嘴的废话,吃的还堵不住你们的嘴?”旁边的老婆子看着那些喝两口黄酒开始上脸的老头子们,没好气地说。

    “老姐姐,今天是咱们村的大好日子,就让他们多喝两口,平日里我家那老头子想喝我可不让。”另一位老婆子笑眯眯地说。

    这一桌上坐着的人基本都是上河村白族的人,他们之间沾亲带故,大家说话不用那么顾忌。

    在黎明德和白志文考中进士后的第五年,黎明康十七岁时,他成为了原汉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打破了当年白志文二十岁中解元的记录。

    一直以来,原汉省、南辽省和洱沧省这几个省的学风都不是那么盛,年轻的举人少,黎明康在中举之后,昌平县上河村这个地方再度进入原汉省人的视线。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那个地方不仅仅有这位十七岁的小解元公,在多年之前那里还在同一年出过两位举人,其中一位是解元,另一位第三名。

    不仅出了读书人,郑氏乡试熏兔也是上河村的,正是远近闻名的兔乡。

    黎明康能够在这么年轻就中举,是因为他这些年不仅仅在原汉省读书,他在十四岁成为秀才那年就同白木根一起去了趟京城,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