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1/2)
醒。
没三个月,就去了,我把他和娘葬在了一起。
我知道,他对自己的儿子,完全地失望了。
下葬的那一日,秋高气爽,正是游湖的好时节,也让人忧郁得快要发疯。
我站在湖边,突然想起一句诗:七十老翁何所求,向风刎颈送公子。
这一句话,生生地把我钉在湖边,迎着湖风,愣愣地站了大半日。
直到夜深,我才清醒过来。
咧嘴笑了一下,嘴巴裂了。血腥味溢出来,生疼生疼的。
那日家里出的事情,并没有人知晓。或者说,知晓的人,都被知府传唤过去,秘密处理掉了。由于不懂经商,我将爹的产业大部分都卖掉了,只留了一个杂货铺子和一个茶馆,差管家派人打理着,不图赚银子,只为能留个沈家的名号。
然后,烧了卫璃所有的东西,安安分分地在府里守孝,谁也不见。
三年后,又是一春。我和城内张员外家的闺女成了亲。
再三年,我们有了一子一女。
我再没有想起卫璃。
结局
成亲八年后,妻陪我在江边钓鱼,看了我好久,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她问我,在她之前,是否有过所爱之人。
我笑着看着江面,回答她:有。
她又问,为何不去看看她?毕竟当初相爱一场。
我放下钓竿,掬一把泥土,塞到了她手里。她怔住,土从指缝间滑落不少。我取出腰间的扇子扇了几扇,轻松地笑:“感情就好比这细土,一点一点流,总会流光的。”
妻目光闪烁,再度问,是否还会想起她。
我微笑着长出一口气,往北边望了望:“不想了。他过得很好……我也是。”
不想了,这一次,我要喜欢女人。
妻终于放心的笑,释然地说出了她的想法。
原来,她一直觉得我太过冷静,担心是不是和她在一起勉强了我。
我笑着揽过她的肩,告诉她多虑了。
生活如梭。这一晃,又是八年。
人一旦成亲,心态又老态龙钟,日子便如流水般的淌过。
有儿有女,环绕膝前,也算是完满。
妻五十寿辰的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很快地去了,走的时候,含着笑。儿子很争气,将商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几年内,开了十多家铺子。闺女嫁给了城中的富商,家境殷实,那男人待她不错。我很满足,只要沈家的儿女,不和官家扯上关系,就是极大的幸事了。
人生,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我以为,我做得很好。
直到沐敏之从京城捎来一封信,并叮嘱我一定要看,我才想起了过去的种种。
惊诧的是,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说到底,我还是恨卫璃,当年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却换来一场骗局。他欺负了我那么多年,最后还摆我一道,结局,家破人亡,确实狠到了极点。如今再说什么,说原谅说抱歉,都已经没有必要。只求再不来往,子子孙孙不相互嫉恨便是。
信随手扔进了书房的抽屉,就那么一直放着。
时间长了,便淡忘了。
直到我六十大寿那天,儿子带了孙子来陪我,我一高兴喝了点酒,混混噩噩间,到了书房。不知怎的,就拿出了那封信。我以为,这么多年,我的承受能力已经完全可以应付这件事,可是,没想到,还是不行。
我流着泪回了卧房,往床上一躺,合上眼,便再也不想动。
沐敏之在信中说,当年来江南,是因为有皇命在身,来秘密寻找流落民间的十七皇子。十七皇子三岁时,母妃一族谋反被揭发,获罪斩了九族。贵妃被打入了冷宫,她怕儿子被害,偷偷买通了侍卫,让贴身丫头将十七皇子带出了宫。
那个时候,事实没有那么简单,不过是几大家族为了权利的一场争斗。圣上为了天下,又不愿放掉贵妃,狠心将她遗弃。她死在冷宫,
没三个月,就去了,我把他和娘葬在了一起。
我知道,他对自己的儿子,完全地失望了。
下葬的那一日,秋高气爽,正是游湖的好时节,也让人忧郁得快要发疯。
我站在湖边,突然想起一句诗:七十老翁何所求,向风刎颈送公子。
这一句话,生生地把我钉在湖边,迎着湖风,愣愣地站了大半日。
直到夜深,我才清醒过来。
咧嘴笑了一下,嘴巴裂了。血腥味溢出来,生疼生疼的。
那日家里出的事情,并没有人知晓。或者说,知晓的人,都被知府传唤过去,秘密处理掉了。由于不懂经商,我将爹的产业大部分都卖掉了,只留了一个杂货铺子和一个茶馆,差管家派人打理着,不图赚银子,只为能留个沈家的名号。
然后,烧了卫璃所有的东西,安安分分地在府里守孝,谁也不见。
三年后,又是一春。我和城内张员外家的闺女成了亲。
再三年,我们有了一子一女。
我再没有想起卫璃。
结局
成亲八年后,妻陪我在江边钓鱼,看了我好久,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她问我,在她之前,是否有过所爱之人。
我笑着看着江面,回答她:有。
她又问,为何不去看看她?毕竟当初相爱一场。
我放下钓竿,掬一把泥土,塞到了她手里。她怔住,土从指缝间滑落不少。我取出腰间的扇子扇了几扇,轻松地笑:“感情就好比这细土,一点一点流,总会流光的。”
妻目光闪烁,再度问,是否还会想起她。
我微笑着长出一口气,往北边望了望:“不想了。他过得很好……我也是。”
不想了,这一次,我要喜欢女人。
妻终于放心的笑,释然地说出了她的想法。
原来,她一直觉得我太过冷静,担心是不是和她在一起勉强了我。
我笑着揽过她的肩,告诉她多虑了。
生活如梭。这一晃,又是八年。
人一旦成亲,心态又老态龙钟,日子便如流水般的淌过。
有儿有女,环绕膝前,也算是完满。
妻五十寿辰的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很快地去了,走的时候,含着笑。儿子很争气,将商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几年内,开了十多家铺子。闺女嫁给了城中的富商,家境殷实,那男人待她不错。我很满足,只要沈家的儿女,不和官家扯上关系,就是极大的幸事了。
人生,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我以为,我做得很好。
直到沐敏之从京城捎来一封信,并叮嘱我一定要看,我才想起了过去的种种。
惊诧的是,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说到底,我还是恨卫璃,当年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却换来一场骗局。他欺负了我那么多年,最后还摆我一道,结局,家破人亡,确实狠到了极点。如今再说什么,说原谅说抱歉,都已经没有必要。只求再不来往,子子孙孙不相互嫉恨便是。
信随手扔进了书房的抽屉,就那么一直放着。
时间长了,便淡忘了。
直到我六十大寿那天,儿子带了孙子来陪我,我一高兴喝了点酒,混混噩噩间,到了书房。不知怎的,就拿出了那封信。我以为,这么多年,我的承受能力已经完全可以应付这件事,可是,没想到,还是不行。
我流着泪回了卧房,往床上一躺,合上眼,便再也不想动。
沐敏之在信中说,当年来江南,是因为有皇命在身,来秘密寻找流落民间的十七皇子。十七皇子三岁时,母妃一族谋反被揭发,获罪斩了九族。贵妃被打入了冷宫,她怕儿子被害,偷偷买通了侍卫,让贴身丫头将十七皇子带出了宫。
那个时候,事实没有那么简单,不过是几大家族为了权利的一场争斗。圣上为了天下,又不愿放掉贵妃,狠心将她遗弃。她死在冷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