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赛场多了两个板块,就代表选手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体力和完全地专注度,容错率也变得更低,五次的成功和七次的成功是难度的成倍增加,但凡中途出现一点错误,比赛就戛然而止。

    今天的比赛还只有一场。

    对于他这样的新手选手,可以说一场定胜负。

    能进资格赛就算赢了。

    不是要求低,而是有自知之明。

    和同场众多世界冠军比,他就是一个众人眼里的“陪跑”,而他也有野心,也想进入资格赛,争夺更好的名次。

    一定要好好发挥啊!

    不要紧张杭峰,你可以!

    进入赛场瞬间,身体骤然大幅度地倾斜,坡度超过了50°,速度增加的很快。

    从左侧的池壁滑下,轻松超过40迈,再以极快的速度从池底冲上来,身体向上扬起,看见了灰暗的天空。

    向上,继续向上冲。

    在这个过程,可以感觉到惯性正在一点点消失,毕竟是超过四米的高度,惯性能够抵达的高度有限,杭峰凭借着自己对U型池速度的熟悉,在察觉到速度丢失的瞬间,双腿猛地向上用力一跃。

    滑雪也需要体力,而且要求很高。

    每一次起跳的力量和发力方向,都代表能够在空中完成的技巧难度,也同时代表了能不能够平稳地落地。

    可以说起跳前的一次发力,代表了所有技巧的开始。

    杭峰的第一跳并不难,不过是一个向内的抓板头转体一周。

    他的爆发力很强,跳起的时机也很完美,为他带来了更高的高度,在抵达最高点之前已经完成了一周的转体,随后便是等待落地。

    因为是第一跳他很放松,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平时的习惯速度。

    干净利落。

    就是一个字,快!

    快如闪电的一周,继而稳稳落地。

    没有填满整个技巧过程,但因为完成的太快太干净,也给人一种他游刃有余,落地必然很稳的感觉。

    落地后,杭峰冲向对面。

    速度获得了第二次的加成后,骤然提高到50多迈,冲击力更强了。

    但对于有着职业水准的杭峰而言,这也不过是一个比较慢的速度。

    速度慢,抛起的力量就不足,无法做出更难的动作。

    杭峰在第二跳,做的是一个内刃转体一周半,外刃落地的技巧。

    这种反向的技巧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技巧,在这个赛场上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刚开始练U型池的运动员,想要从容地完成这样内外刃的切换很不容易,通常会成为教练对天赋的一个判断。

    杭峰的天赋就很强,当时他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熟练掌握。

    因而这一跳他完成的也很轻松。

    就像在熟悉的赛场上比赛,轻松到完全忘记了赛前简提醒他的风格问题。

    干净利落地转体,加上一个帅气的抓板,随后从容等待落地。

    速度终于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杭峰再次冲向对面的时候,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有撞上来的风压,都刺激着他的血液。

    熟悉的速度,来到了他的舒适区。

    能够在第三轮上技巧,说明他前面的两次完成的不错,力量爆发的非常好。

    这一次,也必须一样!

    杭峰在风中猛地向上跃起,双腿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但又精准地控制在不会失控的程度。

    同时扭转的力量从双腿传递上来,他的肩膀率先带动身体转动。

    向后翻腾!

    对!向后翻腾!

    这在常规赛里不允许出现的动作,在“X-gs”的赛场上,却是必须要去挑战的动作。

    它很难,也很危险。

    杭峰新近开始练这个动作,也不敢太拼。

    向后翻腾一周。

    接

    转体半周。

    同时

    双手抓板内刃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