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脸认真地听着,一边被天幕带起情绪,忍不住发出赞叹之语:“郡县制度啊,重大事务全由君主决定,真好。”

    我也想要。

    这才是一个君王的毕生追求!

    ……

    周天子更是没办法平静。

    “废除封国!行郡县制度!”

    是天子统万民,而非是天子统封国,封国统国民!

    激动过后,也只能打来井水,强行冷静发热的头脑。

    制度好吗?挺好!他们能用吗?不能!

    周敢废封国,那些封国就敢进攻他这个天子!

    咬手巾。

    嗷呜呜呜呜——

    不能用的制度为什么要放到我面前,想吃又吃不到,太难受了。

    不行,我要再看看,看看这个秦始皇能用如此制度做出什么来!

    【而始皇帝以郡县制度为基石,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同时,画面之中,摆出了秦权秦量的模样和六国权量模样。】

    【百年前,商鞅统一秦国内部的“权衡”与“度量”,此举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百年后始皇帝将其制定的度量衡制,推行到天下。】

    【在此之前,各国度量衡完全不统一。】

    【比如,秦国的量器是升、斗、斛;赵国的量器是溢、升、斗;魏国的量器是半斗、斗、钟;齐国的量器是升、豆、区、釜、钟。各诸侯国还有“公量”和“家量”的不同。】

    【而就算是相同的名称,量值也不一样。】

    【同样是“斗”,秦国一斗是2010毫升(画面中,天幕摆出了同等容量的杯子来表现出来2010毫升的大小),赵国一斗是2114毫升,相差不大,但魏国就夸张了,一斗竟然有7140毫升。】

    【这样的度量衡倘若不统一,国内经济必然混乱。任何人要出行外郡,都得记住七种“权衡”与“度量”,极为不便。】

    非秦朝的平民百姓仅仅是看着天幕中那七种“权衡”与“度量”,就已经感受到那份麻烦,双眼好似转成蚊香。

    还好、还好这个甚么……始皇帝,把这些都统一了。

    至于秦朝的黔首,除了秦人外,对此都不太乐意——他们眼中没什么功绩不功绩的,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秦人打过来后,强迫他们去记另外一套度量衡。十分麻烦,记不住还要被惩罚。

    他们看着天幕,看着天幕中的秦始皇命人立碑,将此功绩刻在琅邪山上。绿植重重叠叠,天际风云变幻,仿佛经历沧海桑田,数千年过去,石碑上旧痕又添新迹,新迹又成旧痕,朝代变换,这石碑象征的始皇帝功绩,永恒不变——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有百姓看不懂文言文,有书生在旁边轻声译意:“统一器物度量,统一书写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

    能立出这样的石碑,当年那位始皇帝,所历岁月该是多么峥嵘啊。

    【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皇帝下诏,依秦制规定全国度量衡标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