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1/2)
吸都快忘却,这像是一个梦境,分不出是好是坏,他只知道自己一动,这个梦可能就碎了。
他听见里面那位他本该唤做学兄的人说:“我本希望他这一生都可以洒脱快活,做学问做商贾,做什么都无所谓,柯家能护他周全,我能保他平安。可如今这算什么呢?五年前的那个笼,框住的到底是我还是他?”
理智飘向了空中不知道哪个方向,柯鸿雪面前是学府掌院的小院,小院前方是一间书房。
他来此是为送太傅的信件,为送一颗立秋的西瓜。
而现在他听到了什么?
院外有声音远远传来,柯鸿雪回了神,脚像是灌了铅一样要定在原地抬也抬不起来,可又有一道声音告诉他必须离开。
没有缘由,仅凭直觉,他不该站在此处,不该出现在那两人面前询问方才听到的一切。
他早就猜测沐景序来学府别有所图,早就清楚沐景序目的不纯。
更甚至今日一切可能都是一个局,故意引他来此,故意说出这些似是而非的话给他听。
真相第一次离自己如此之近,柯鸿雪第一反应却不是相信。
他在心里预设了一千一万个反驳的理由,想了无数个沐景序是和掌院一起骗他的可能。
为什么?
柯鸿雪抿了抿唇,干裂得有些离奇。
他终于迈动脚步,往院外走去,路上遇见正小跑着来送西瓜的书童:“少爷。”
柯鸿雪面色镇定地点了点头:“过去吧,别说我来过。”实则心下脑里全都乱成了一锅粥。
心脏在胸膛里剧烈地跳动,随时都有可能撞出来一般,他神色却坦然地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
学盛扶泽的这些年,他早就分不清哪些是伪装,哪些早已融进了骨髓,变成他的真实。
柯鸿雪是他,盛扶泽也是他,他们本就该是这世上最亲密无间的人。
柯鸿雪又向前走了几步,带着些许热意的秋风吹过面颊,他终于有了答案。
因为害怕。
因为唯一接近真实的可能性过于缥缈和虚幻,他接受不了一点点那可能是假的猜测,所以宁愿从一开始就否认。
他能接受五年前的盛扶泽死在南下的路上,头颅挂在城墙,却不能接受再一次满怀希望被人欺骗的可能。
他必须将所有事实都确认,才会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相信方才那段对话。
他回到自己的院子,头骨仍旧在桌上看着他。
柯鸿雪与它对视良久,心下一阵茫然。
他知道看树叶辨方向,也清楚卜算占吉凶,他挥笔便可就诗,提酒亦可言市井传闻。
可他不知道该怎么看一颗白骨披上皮肉之后的长相究竟为何。
他从来没怀疑过这可能不是盛扶泽的脑袋。
而今有人轻描淡写地说他一直认错了人,有人说盛扶泽其实给他取了字,有人说盛扶泽活了,回来找他了,又被他赶了出去。
手越攥越紧,信封在手中揉成一团,柯鸿雪回过神,低头看那团信,沉思良久。
不问自取是为窃,君子非礼勿视。
可冥冥之中就是有一双手驱使他打开信封,柯鸿雪注视很久很久,最终做了回小人。
然后他看见信件最后写了一句:【殿下安否?】
他的爷爷,当朝太傅,问他的掌院先生,殿下安否?
哪个殿下?
盛扶泽。
柯鸿雪望着那四个字,眼睛渐渐充血,血丝遍布骇人,他死死地盯着那封信,最终不受控制地笑了出来。
撕心裂肺的笑,要将肺腑全部咳出来的笑,血泪流下来的笑。
重逢那天不是言语不逊出言侮辱,而是暗示提醒,告诉他柯鸿雪精明了半辈子,被世人夸迷了眼,竟连心上人的骸骨都能认错。
他从犬口抢下来、抱在怀中、冒生死大防守了五年的头骨,从来不是他的三殿下。
柯鸿雪笑得腹绞疼,书童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冷静了下来
他听见里面那位他本该唤做学兄的人说:“我本希望他这一生都可以洒脱快活,做学问做商贾,做什么都无所谓,柯家能护他周全,我能保他平安。可如今这算什么呢?五年前的那个笼,框住的到底是我还是他?”
理智飘向了空中不知道哪个方向,柯鸿雪面前是学府掌院的小院,小院前方是一间书房。
他来此是为送太傅的信件,为送一颗立秋的西瓜。
而现在他听到了什么?
院外有声音远远传来,柯鸿雪回了神,脚像是灌了铅一样要定在原地抬也抬不起来,可又有一道声音告诉他必须离开。
没有缘由,仅凭直觉,他不该站在此处,不该出现在那两人面前询问方才听到的一切。
他早就猜测沐景序来学府别有所图,早就清楚沐景序目的不纯。
更甚至今日一切可能都是一个局,故意引他来此,故意说出这些似是而非的话给他听。
真相第一次离自己如此之近,柯鸿雪第一反应却不是相信。
他在心里预设了一千一万个反驳的理由,想了无数个沐景序是和掌院一起骗他的可能。
为什么?
柯鸿雪抿了抿唇,干裂得有些离奇。
他终于迈动脚步,往院外走去,路上遇见正小跑着来送西瓜的书童:“少爷。”
柯鸿雪面色镇定地点了点头:“过去吧,别说我来过。”实则心下脑里全都乱成了一锅粥。
心脏在胸膛里剧烈地跳动,随时都有可能撞出来一般,他神色却坦然地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
学盛扶泽的这些年,他早就分不清哪些是伪装,哪些早已融进了骨髓,变成他的真实。
柯鸿雪是他,盛扶泽也是他,他们本就该是这世上最亲密无间的人。
柯鸿雪又向前走了几步,带着些许热意的秋风吹过面颊,他终于有了答案。
因为害怕。
因为唯一接近真实的可能性过于缥缈和虚幻,他接受不了一点点那可能是假的猜测,所以宁愿从一开始就否认。
他能接受五年前的盛扶泽死在南下的路上,头颅挂在城墙,却不能接受再一次满怀希望被人欺骗的可能。
他必须将所有事实都确认,才会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相信方才那段对话。
他回到自己的院子,头骨仍旧在桌上看着他。
柯鸿雪与它对视良久,心下一阵茫然。
他知道看树叶辨方向,也清楚卜算占吉凶,他挥笔便可就诗,提酒亦可言市井传闻。
可他不知道该怎么看一颗白骨披上皮肉之后的长相究竟为何。
他从来没怀疑过这可能不是盛扶泽的脑袋。
而今有人轻描淡写地说他一直认错了人,有人说盛扶泽其实给他取了字,有人说盛扶泽活了,回来找他了,又被他赶了出去。
手越攥越紧,信封在手中揉成一团,柯鸿雪回过神,低头看那团信,沉思良久。
不问自取是为窃,君子非礼勿视。
可冥冥之中就是有一双手驱使他打开信封,柯鸿雪注视很久很久,最终做了回小人。
然后他看见信件最后写了一句:【殿下安否?】
他的爷爷,当朝太傅,问他的掌院先生,殿下安否?
哪个殿下?
盛扶泽。
柯鸿雪望着那四个字,眼睛渐渐充血,血丝遍布骇人,他死死地盯着那封信,最终不受控制地笑了出来。
撕心裂肺的笑,要将肺腑全部咳出来的笑,血泪流下来的笑。
重逢那天不是言语不逊出言侮辱,而是暗示提醒,告诉他柯鸿雪精明了半辈子,被世人夸迷了眼,竟连心上人的骸骨都能认错。
他从犬口抢下来、抱在怀中、冒生死大防守了五年的头骨,从来不是他的三殿下。
柯鸿雪笑得腹绞疼,书童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冷静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