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说话。估计是因停电,芋头没烀熟,有点夹生。

    我连忙也夹了一块,还不等咀嚼,我就连忙说,恩,好吃,真好吃。我一边吃一边作出一副很好吃很满足的表情。老木不放心,以为我是敷衍,但看到我无比认真还满足的样子,裂开嘴,放心地笑了。

    晚餐进行到一半时,皮皮突然就笑了起来,先是扑哧一声冷不丁的笑,随后是咯咯的笑,接着就是放下碗筷的大笑。

    是这样的,老木见他不夹菜,也很少拔饭吃,就去厨房给他拿糕点,那种糯米做的纳糕,还有贴锅饼。

    屋子里静极了,灯捻子烧着灯油,有一点吱吱地响。

    老木去厨房拿糕点回来,继续吃饭,吃着吃着,皮皮突然就笑了。

    我问皮皮笑什么呢?

    皮皮说:哈哈,逗死我了。

    我问他笑什么。

    皮皮说,你瞅,你瞅我大爷吃饭。

    我顺着皮皮的手指看过去,烛光下的老木,抿着嘴唇,上嘴唇和下嘴唇紧紧粘贴成一团,同时一前一后蠕动着,还发出吧嗒吧嗒的咀嚼声。

    皮皮凑过来,笑嘻嘻地说:看见没?我大爷吃饭真像只兔子!

    我说:有什么好笑的,你大爷这几天牙疼,吃东西当然费劲些。

    皮皮不乐意地撇撇嘴:人家忍不住嘛!

    吃完饭,老木开始提前做灯——为了让我过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元宵节。皮皮举着松枝条火把,灯火下,老木教我用和好的面,捏成形状不同的灯,用黄豆面做的叫“金灯”,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的因为颜色较黑就叫“铁灯”。捏好后,放在锅里蒸熟,冷却后倒入豆油,放上灯捻,灯就做好了。

    老木说,“送灯”一般在日落星出之前开始,先送到祖宗灵位上,祈求先祖显灵保佑家人一年平安;再送到天地、灶神牌位上,以求神仙赐福家人;然后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房等处,以求五谷满仓、牛肥马壮,打水平安、粮食常吃常有;最后送到大路口,祈求出入平安,家来四面八方客。

    家里的灯送完以后,再由每家的长房长子挎着筐,把面灯送到祖坟上。坟前一般送金银灯,让祖宗在 Yi-n 间金银常有、荣华富贵。到茔地送灯一定要家里的男孩来完成,女孩不可以——以至于哪家的女人要没生个男孩,到老了连个送灯的都没有。当然这是乡下重男轻女的陋俗。

    做完灯,瞌睡虫越来越多地爬到我的身上。这些看不见的虫子,一会儿就把我的精神吃光了,让我像死了一样闭上了眼睛。

    半夜,我被老木下炕的动静惊醒。

    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老木,干啥去呢?”

    “解个手!”

    “我也去。”许是兔肉汤喝多了,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也憋得厉害。

    走出屋,老木看了看野外,说:“啊,好亮!”

    我抬头,月亮像一朵微微绽开的花儿,悬挂于乡村空旷的夜空,月光如牛 Ru 汁,整个乡村田野雪地,像被牛 Ru 洗涤过一般,呈现出柔纱般的朦胧。

    我突然有种想拎着灯笼,顶着月光,在大马路上悠然漫步的冲动。

    我说:“老木,你家的祖坟在哪?”

    “祖坟?我爷爷埋的西山岭,我父亲埋在东山岭。”

    “哦,分开了,远不远?”

    “远,窝在山岭的半坡呢?怎么?你想陪我去祭祖坟?”

    “你去我就去!”我看了看远出空旷山野层层叠嶂的山,心一抖,打了个寒蝉,虽然有月光,可现在毕竟是大半夜啊。可当我一对视老木的目光,心就变得无所畏惧起来。

    “现在?”老木追问。

    “恩!”我紧紧靠着老木,死死拽着他宽大的手掌。

    “送灯祭祖坟得元宵那天!”老木说。

    “咱就当提前演练!”

    “那,咱就不上山,送在道口,咱就往回撤。”

    “好!”

    正月十五雪打灯,真是应了那句谚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