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1/2)
无力的新帝牢牢掌控在手中?
但偏偏,某些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样于世不容感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不少八卦臣子聚在家中闲聊时,试图抽丝剥茧,寻出真相开端。
但无论如何溯源,也只能记起那场颠覆了整个朝廷势力格局的“叛臣秘案”,以及之后谢桐不仅不罚,还力排众议,给了那人一个五品学士之位异样表现。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众人都想。
不管如何,都已经过去几年了,如今谢桐虽无子嗣,但在宗亲子弟中经过一番考校后,挑了一名六岁旁系小孩,随意寻了个理由养在宫里。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亲自教导,将来立储意思。
“为了那闻——”有臣子道:“圣上何至于……做到如此地步。”
同僚摇摇头,说:“这就不是你我能揣测。”
*
第三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但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属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某日,自御书房传出旨意,要给二十多年前因罪被流放的许修撰,许自仁平反。
许自仁是个小官,所犯何事,平不平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人是闻端的父亲。
如今朝中,当年为闻党一派的臣子已四散各处,所剩不多,但剩下这些,听见消息后,也开始担忧,圣上这是……又要放权给闻端了?
那要是闻端重掌权,他们这些当年叛离之人,是否会被翻旧账,予以处置?
怀着各种心思,有不少臣子纷纷上折,言许自仁一案已是陈年旧事,且是先帝亲自下旨定的罪,如今再推翻定论,是对先帝大不敬。
折子一上,听闻谢桐龙颜大怒,在御书房连砸好几个茶盏。
听得上了折子大臣人心惶惶,后悔不已。
好在丞相简如是性情温和,于是这群人又向他求助。
简如是听了后,沉吟许久,开口道:“本官可以替你们劝一劝圣上,但圣上心性坚定,向来不为外物所动,恐怕难以更改他的决定。”
几日后,简如是又对它们道:“本官已经面见过圣上,但圣上执意为之。本官只好劝他,不如直接给许修撰一个守关有功的名头,将坟茔迁回京郊好好安置。”
其余人:“???”
劝是劝过,平反是不平了,但怎么直接从罪臣变成了功臣啊!
这合理吗?
而另一边,御书房里谢桐摸摸新茶盏,摇头叹气:“做戏不易,朕可用惯了先前那杯子,顺手一摔,再也用不上了。”
闻端哑然失笑,道:“臣旧事已过去多年,圣上何必再大费周章。”
“文夫人还在这里,”谢桐抬眼看他,轻声说:“朕不想让你父母在二十年后,依旧分隔千里不能相见。”
“等许大人墓迁回京郊,就让他们合葬吧。”谢桐又道。
闻端久久未言,最后垂下睫,珍而重之地将谢桐手拢进掌心里。
“臣,谢过圣上。”他道。
谢桐唔了一声,说:“和朕有什么好客气的……不过你既然高兴,那白天的事,是不是可以略过?”
闻端抬起墨眸,假作不解:“圣上说的是?”
“你……”谢桐无奈,只好挑明:“今年新一批进士入宫觐见,朕不过见到曲迁是故人,和他多说了几句话……”
闻端不紧不慢道:“此事与臣有何干系?”
“……”谢桐说:“那你故意不和朕一起用晚膳。”
闻端矢口否认:“没有,臣胃口不好,吃不下。”
“你今夜还说要回宫外府邸中就寝。”谢桐又指责。
闻端这次挑了下眉,忍不住扬起唇角:“这不是因为圣上抱怨多日,言臣夜中总是行径无状,臣这才想着回府中闭门思过,以免惹恼了圣上么?”
谢桐见他油盐不进,于是冷下脸甩手道:“好,那你要出宫便出宫,朕不拦你。”
闻端顿
但偏偏,某些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样于世不容感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不少八卦臣子聚在家中闲聊时,试图抽丝剥茧,寻出真相开端。
但无论如何溯源,也只能记起那场颠覆了整个朝廷势力格局的“叛臣秘案”,以及之后谢桐不仅不罚,还力排众议,给了那人一个五品学士之位异样表现。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众人都想。
不管如何,都已经过去几年了,如今谢桐虽无子嗣,但在宗亲子弟中经过一番考校后,挑了一名六岁旁系小孩,随意寻了个理由养在宫里。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亲自教导,将来立储意思。
“为了那闻——”有臣子道:“圣上何至于……做到如此地步。”
同僚摇摇头,说:“这就不是你我能揣测。”
*
第三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但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属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某日,自御书房传出旨意,要给二十多年前因罪被流放的许修撰,许自仁平反。
许自仁是个小官,所犯何事,平不平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人是闻端的父亲。
如今朝中,当年为闻党一派的臣子已四散各处,所剩不多,但剩下这些,听见消息后,也开始担忧,圣上这是……又要放权给闻端了?
那要是闻端重掌权,他们这些当年叛离之人,是否会被翻旧账,予以处置?
怀着各种心思,有不少臣子纷纷上折,言许自仁一案已是陈年旧事,且是先帝亲自下旨定的罪,如今再推翻定论,是对先帝大不敬。
折子一上,听闻谢桐龙颜大怒,在御书房连砸好几个茶盏。
听得上了折子大臣人心惶惶,后悔不已。
好在丞相简如是性情温和,于是这群人又向他求助。
简如是听了后,沉吟许久,开口道:“本官可以替你们劝一劝圣上,但圣上心性坚定,向来不为外物所动,恐怕难以更改他的决定。”
几日后,简如是又对它们道:“本官已经面见过圣上,但圣上执意为之。本官只好劝他,不如直接给许修撰一个守关有功的名头,将坟茔迁回京郊好好安置。”
其余人:“???”
劝是劝过,平反是不平了,但怎么直接从罪臣变成了功臣啊!
这合理吗?
而另一边,御书房里谢桐摸摸新茶盏,摇头叹气:“做戏不易,朕可用惯了先前那杯子,顺手一摔,再也用不上了。”
闻端哑然失笑,道:“臣旧事已过去多年,圣上何必再大费周章。”
“文夫人还在这里,”谢桐抬眼看他,轻声说:“朕不想让你父母在二十年后,依旧分隔千里不能相见。”
“等许大人墓迁回京郊,就让他们合葬吧。”谢桐又道。
闻端久久未言,最后垂下睫,珍而重之地将谢桐手拢进掌心里。
“臣,谢过圣上。”他道。
谢桐唔了一声,说:“和朕有什么好客气的……不过你既然高兴,那白天的事,是不是可以略过?”
闻端抬起墨眸,假作不解:“圣上说的是?”
“你……”谢桐无奈,只好挑明:“今年新一批进士入宫觐见,朕不过见到曲迁是故人,和他多说了几句话……”
闻端不紧不慢道:“此事与臣有何干系?”
“……”谢桐说:“那你故意不和朕一起用晚膳。”
闻端矢口否认:“没有,臣胃口不好,吃不下。”
“你今夜还说要回宫外府邸中就寝。”谢桐又指责。
闻端这次挑了下眉,忍不住扬起唇角:“这不是因为圣上抱怨多日,言臣夜中总是行径无状,臣这才想着回府中闭门思过,以免惹恼了圣上么?”
谢桐见他油盐不进,于是冷下脸甩手道:“好,那你要出宫便出宫,朕不拦你。”
闻端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