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1/2)
姐,
丫鬟扶住李映真的胳膊,搀扶着她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李映真坐下,长舒了一口气,又想着这膝盖八成是肿了。
李侍郎脸上担忧神色未掩,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到宫里参加宴席了吗?”
想到韩昭今日就要离开,她还需托父亲帮她在永安府那边说话,李映真挥退了手边的丫鬟,只道:“爹,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和你说。”
李侍郎一看女儿这架势,说的估计不是寻常闲话,一撩袍子坐了下来。
李映真低头思索了下,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该从何说起,父亲才会帮忙,片刻后抬起头,问道:“父亲可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曾有一个常在一块儿玩,一块儿上学的玩伴,裴侍郎家的女儿裴清溪。”
李侍郎回想了下,点点头,道:“我知道,当时你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是裴侍郎家的女儿,还有一个是陶御史家的孙女。”只是后来她们两家均因为牵扯到通敌叛国而被定罪,两个小女孩,一个被流放,一个葬身火海。
记着就好,李映真接着道:“我原以为裴家的妹妹已故去多年,谁知道她并没有葬身火海,反而活得好好的。”
李侍郎听到此时,面上也不由现出些许震惊之色,又略一思索问道:“是那个叫韩昭的小工匠?”难怪女儿一直帮她,眉清目秀的小工匠,若是个女子,倒也说得过去。
李映真点点头,道:“父亲,正是她。”
“父亲你也知道,她父亲和陶御史的事情定然是被人陷害。而裴家妹妹有证据可以揭发奸臣,还他们一个清白。”
李侍郎听到此处,抬了抬眼皮,看了李映真一眼,脸上却没有多少震惊之色。
李映真接着道:“女儿知道父亲不想趟这趟浑水,裴家妹妹也是这个意思,我并未在其中牵涉过多,只是帮了一些小忙。她最终见到了皇上,并递上了那份罪证。”
“原来如此。”李侍郎缓缓点了点头,是了然的语气。
李映真见父亲情绪缓和,才接着道:“证据呈上,皇上却没有动手,裴家妹妹留在京城太不安全了,今日千灯宴也已结束,我和她说好,让她今日离京,还请父亲能帮忙在永安府调停一二。”
李侍郎未置可否,又问:“那你今日这情况是怎么回事?在宫里陪公主过生日,被责罚了?”
当皇家子女伴读,有时候和当奴才也没什么两样,这也是他从前不想李映真去宫里的原因之一。虽然从前未曾见过嘉熹公主如此对待女儿,但皇宫中人,人心最难揣测。
公主想招驸马自然不能说,韩昭和贺小姐的这段事儿也需要隐去,以免再节外生枝,李映真顿了一下,只道:“公主想要一样东西,我并未如她意,劝阻了下,跪的时间久了,膝盖走路不太方便,过个一两天就好了。”
李侍郎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见女儿受苦,怎么忍心,叹了口气道:“为父早与你说过,宫里这趟浑水,还是不掺和为好,公主伴读,咱要不还是别做了。”
李映真垂眸,只道:“女儿知道了。”
又见父亲穿着官服,问道:“父亲今日上朝,起得比以前要早呢?”
正说话着,管家匆匆从门房那边过来,附在李侍郎耳边一番嘀咕,李侍郎神色未变,仍是一脸平静,只眼神变了几变。
什么消息,这会子传过来?还这么急匆匆的样子。李映真好奇,问道:“父亲,发生了何事?”
李侍郎望着天边的那轮月亮,缓缓道:“朝廷要变天了。”
韩昭几人被关在厢房,就再也无人来进来了。厢房里甚至还有一张床和榻,但几人也无了睡意。贺兰君靠在韩昭身上,两人互相依偎着。韩昭回想着方才走过的路,隐隐觉得有些熟悉
忽然,门被打开了,门边带她们过来的两个大汉恭恭敬敬道:“老爷,人就在里面。”
温阁老就要进来了?韩昭紧张地站了起来。迎面走进来的却不是温阁老,而是李侍郎。
原来那路就是去真姐姐家的路!韩昭后知后觉,问门口两人:“你
丫鬟扶住李映真的胳膊,搀扶着她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李映真坐下,长舒了一口气,又想着这膝盖八成是肿了。
李侍郎脸上担忧神色未掩,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到宫里参加宴席了吗?”
想到韩昭今日就要离开,她还需托父亲帮她在永安府那边说话,李映真挥退了手边的丫鬟,只道:“爹,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和你说。”
李侍郎一看女儿这架势,说的估计不是寻常闲话,一撩袍子坐了下来。
李映真低头思索了下,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该从何说起,父亲才会帮忙,片刻后抬起头,问道:“父亲可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曾有一个常在一块儿玩,一块儿上学的玩伴,裴侍郎家的女儿裴清溪。”
李侍郎回想了下,点点头,道:“我知道,当时你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是裴侍郎家的女儿,还有一个是陶御史家的孙女。”只是后来她们两家均因为牵扯到通敌叛国而被定罪,两个小女孩,一个被流放,一个葬身火海。
记着就好,李映真接着道:“我原以为裴家的妹妹已故去多年,谁知道她并没有葬身火海,反而活得好好的。”
李侍郎听到此时,面上也不由现出些许震惊之色,又略一思索问道:“是那个叫韩昭的小工匠?”难怪女儿一直帮她,眉清目秀的小工匠,若是个女子,倒也说得过去。
李映真点点头,道:“父亲,正是她。”
“父亲你也知道,她父亲和陶御史的事情定然是被人陷害。而裴家妹妹有证据可以揭发奸臣,还他们一个清白。”
李侍郎听到此处,抬了抬眼皮,看了李映真一眼,脸上却没有多少震惊之色。
李映真接着道:“女儿知道父亲不想趟这趟浑水,裴家妹妹也是这个意思,我并未在其中牵涉过多,只是帮了一些小忙。她最终见到了皇上,并递上了那份罪证。”
“原来如此。”李侍郎缓缓点了点头,是了然的语气。
李映真见父亲情绪缓和,才接着道:“证据呈上,皇上却没有动手,裴家妹妹留在京城太不安全了,今日千灯宴也已结束,我和她说好,让她今日离京,还请父亲能帮忙在永安府调停一二。”
李侍郎未置可否,又问:“那你今日这情况是怎么回事?在宫里陪公主过生日,被责罚了?”
当皇家子女伴读,有时候和当奴才也没什么两样,这也是他从前不想李映真去宫里的原因之一。虽然从前未曾见过嘉熹公主如此对待女儿,但皇宫中人,人心最难揣测。
公主想招驸马自然不能说,韩昭和贺小姐的这段事儿也需要隐去,以免再节外生枝,李映真顿了一下,只道:“公主想要一样东西,我并未如她意,劝阻了下,跪的时间久了,膝盖走路不太方便,过个一两天就好了。”
李侍郎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见女儿受苦,怎么忍心,叹了口气道:“为父早与你说过,宫里这趟浑水,还是不掺和为好,公主伴读,咱要不还是别做了。”
李映真垂眸,只道:“女儿知道了。”
又见父亲穿着官服,问道:“父亲今日上朝,起得比以前要早呢?”
正说话着,管家匆匆从门房那边过来,附在李侍郎耳边一番嘀咕,李侍郎神色未变,仍是一脸平静,只眼神变了几变。
什么消息,这会子传过来?还这么急匆匆的样子。李映真好奇,问道:“父亲,发生了何事?”
李侍郎望着天边的那轮月亮,缓缓道:“朝廷要变天了。”
韩昭几人被关在厢房,就再也无人来进来了。厢房里甚至还有一张床和榻,但几人也无了睡意。贺兰君靠在韩昭身上,两人互相依偎着。韩昭回想着方才走过的路,隐隐觉得有些熟悉
忽然,门被打开了,门边带她们过来的两个大汉恭恭敬敬道:“老爷,人就在里面。”
温阁老就要进来了?韩昭紧张地站了起来。迎面走进来的却不是温阁老,而是李侍郎。
原来那路就是去真姐姐家的路!韩昭后知后觉,问门口两人:“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