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淹了一片。”

    “你们那铺子没事吧?”

    家俊:“没事,展馆里头都进水了,好在不大,就一脚深,多亏咱们家货都放在架子上。”

    姜竹问:“池家仓库里进水了吗?”

    店里没多少东西,大多可都在仓库呢。

    家俊:“没事,他们仓库离江远,没淹,就挨着通风窗的几家东西被雨给淋了,都是些瓷器,县令还去瞧了呢。”

    众人诧异:“县令也去了?”

    “啊,去了呀,去码头看了,还去附近靠江的几个村子里看了。”

    先前他们对县令没啥感觉,这回觉得他们县令人还挺好的,听姜树说,已经开始到各村看粮田受灾状况了,说不定等江上能通船,就要派人到江通郡去筹粮买粮了。

    就是不知道江通和江浦郡受灾严不严重,要是他们也严重,县里就得去远地方买,那粮价就贵了。

    无论如何,洪灾总归是过去了。

    只要人没事,日子总能过下去。

    等村里收拾干净,外面的路也晒干好走些了,卫元突然找姜竹和江修文问,能不能送他奶奶回娘家村里一趟。

    冯奶奶娘家就在被淹的那几个村里,不过她年纪大了,娘家的亲戚大多也都不在世了,隔得远小辈也没什么来往,年节都是她带着卫元自己过。

    姜竹也弄不清她为什么突然要回去一趟,想来想去,大概还是想家了吧。

    她年纪已经很大了,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回娘家了。

    姜竹装了一袋粮食,不想江修文装的更多,他娘心善,从前就经常接济冯奶奶,这回非让他多装点儿,光粮食就装了半车。

    两人面面相觑,商量着不然就赶两辆车。

    刚闹了灾,以防路上不安全,桑立也陪他们一起去。

    沿途经过的村子好些都还在修塌了的房子和村里的淤泥,越往西越不好走,快到傍晚了,他们经过一个山边的村子,在村边整田的老头叫他们别往前走了,“前面桥塌了,你们过不去。”

    “那这附近有能住的地方吗?”

    “没有呀,你们得往回上镇上,往那边那个村子里借住也行,那些修桥的官兵都在那边住。”

    这边的村子比他们那边稀疏多了,镇有些远,几人商量了一下,到有官兵的地方去借住。

    不想一进村子,问起来还遇到了熟人。

    带着官兵和民夫进山的正好是魏年和二伯。

    几年前码头闹水匪,魏年和姜树都立了功,姜树一直在码头干,魏年和他搭档了两年多,要成亲了,才调回了县里,他和姜竹也挺熟,瞧见问路的是姜竹,喊他们一起过去吃东西。

    十多名官差还有五十多个临时征调的劳役民夫在村边搭了草棚,这会儿正在做晚饭。

    这边村子又偏又小,没什么可吃的,他们已经吃了两天野菜团子了,姜竹搬了一袋糙米给他们,受到热烈欢迎。

    得知他们想到对岸去,魏年二伯劝他们回去:“过不去,少说得修一两个月,这地方太险,下面是悬崖,木桥都不好修。”

    偏偏这里还是往西边山里和邻县走最近的一条小道。

    姜竹和江修文也有些为难,“能从别处绕过去吗?”

    魏年摇头:“我们派去绕道到对岸的人走了两天了,还没消息呢。”

    吃过饭,魏年带他们到断桥边去看,冯奶奶也想去看看,姜竹、江修文、卫元和桑立轮流扶着她,桑立边走边看地形,说道:“怎么在这儿修桥,这地方瞧着就容易闹山匪。”

    魏年二伯听了,笑道:“从前这边山里好几个贼窝,我们兄弟几个年轻时候都跟着我爹来剿过匪。”要不然这回县尉也不会让他来督工修桥了。

    他朝魏年道:“你大伯脸上的伤,就是在这边剿匪时候落下的,那时候还没你呢。”

    魏年惊讶:“那么久?”

    “可不是么。”魏年二伯叹息指了指对岸深山一处,“就在那边山里,那块,那块,还有那边,都是贼窝,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