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节(1/2)
只让小余哥你一个人吃,如今我这边也有钱。”
顾文承直接拿书在他们一人头上来了一下,但敲姜余的力道明显跟挠痒痒似的。
“大伯是不会让你们两个掏钱的,大概率会从族里掏钱。”
等顾文渊走了之后,姜余看着他的背影,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顾家的族人都没有辜负文承哥的一片心意,他们真的很努力的在学习。”
姜余转头看向顾文承,眼里如同藏着一缕和暖的春风,“文承哥开心吗?”
顾文承看着姜余的笑脸,点了点头。
然后姜余就笑的更开心了。
顾文承叹一口气,“你啊,把我想的也太好了。”
姜余有些没听懂顾文承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什么?”
顾文承笑着摇摇头,把姜余揽在了怀里。
“没什么,我也高兴。”
高兴自己这么多年在姜余心中依旧是洁白无瑕、忠义两全、无私奉献、热爱家族的顾文承。
其实原本顾文承在提议让在顾家老宅旁边建祠堂的时候,他本意是在想给顾家族人找些事来做。
那时间顾家族人因为卖糖在村里属于富裕的群体,加上顾文承高中,为了避免自己在未来的日子要给这群人解决麻烦,也为了避免这群人日后成为自己的累赘。
于是顾文承就提出了建学堂的计划,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的事。
只要顾家族人把精力和钱财投入下一辈人的读书中,肯定能少惹麻烦。
而这时候顾大伯的大儿子一家进入了顾文承的视线。
顾文承直接顺水推舟的建议大哥一家去府城发展,让玟哥儿去府城读书,顺便也给在长坪村顾家族人们立一个现成的榜样,让他们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
如今玟哥儿考上秀才,脱离了普通农户的身份,已经证明了当初顾文承选的“榜样”没错。
顾文承相信,等自己家这封信传回长坪村之后,顾家族人肯定会再次掀起一波“鸡娃”热。?
第156章 中间商
明州织造第一次和外邦商人做生意,就赚了不少钱,而且已经开始有外邦商人开始预订丝绸了。
顾文渊和禾姐儿两个人外邦话学的不错。
姜余在顾文承的帮助下,只能说略通一些外邦话。
明州织造局内,姜余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的各位管事。
姜余道:“胡管事,招收织工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胡管事刚想站起来,就见姜余抬手,“不用起身,坐着说。”
胡管事虚虚坐在椅子边缘,表情恭敬的道:“启禀主事,这个月织造局新招了两名技艺精湛的织工,八名普通织工。”
姜余点点头,“工人既然在咱们织造局干活,他们的生活织造局也得负责。从今天开始,织造局外办男学堂和女学堂,学堂里只招收七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学堂内除去教授识字和算术之外,还有开设丝织课和染色课。”
姜余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胡管事呆愣愣的问:“这学堂只收织造局干活人家的孩子吗?”
姜余道:“织造局人家的孩子入学堂不收入门费,其他想要入学的需要交费。详细规定等我后面在细想一下。”
胡管事:……“属下明白。”
姜余继续看向绣织坊的管事,“绣织坊不仅仅只一味的强调质量,还要加强创新。尤其是进供的布匹,工艺创新觉得能让贵人们眼前一亮。”
绣织坊管事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姜余知道他想说什么,“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是想说给上头的布都是有特定规格的,这是规矩不能改,但普通宫绸上的丝织绣花样式却可以创新。告诉下面的人,若是有人能做出新的花样,织工本人一次奖励十两银子,若是能顺利入得贵人青眼,绣织坊得赏。”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对绣织坊管事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是有额外
顾文承直接拿书在他们一人头上来了一下,但敲姜余的力道明显跟挠痒痒似的。
“大伯是不会让你们两个掏钱的,大概率会从族里掏钱。”
等顾文渊走了之后,姜余看着他的背影,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顾家的族人都没有辜负文承哥的一片心意,他们真的很努力的在学习。”
姜余转头看向顾文承,眼里如同藏着一缕和暖的春风,“文承哥开心吗?”
顾文承看着姜余的笑脸,点了点头。
然后姜余就笑的更开心了。
顾文承叹一口气,“你啊,把我想的也太好了。”
姜余有些没听懂顾文承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什么?”
顾文承笑着摇摇头,把姜余揽在了怀里。
“没什么,我也高兴。”
高兴自己这么多年在姜余心中依旧是洁白无瑕、忠义两全、无私奉献、热爱家族的顾文承。
其实原本顾文承在提议让在顾家老宅旁边建祠堂的时候,他本意是在想给顾家族人找些事来做。
那时间顾家族人因为卖糖在村里属于富裕的群体,加上顾文承高中,为了避免自己在未来的日子要给这群人解决麻烦,也为了避免这群人日后成为自己的累赘。
于是顾文承就提出了建学堂的计划,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的事。
只要顾家族人把精力和钱财投入下一辈人的读书中,肯定能少惹麻烦。
而这时候顾大伯的大儿子一家进入了顾文承的视线。
顾文承直接顺水推舟的建议大哥一家去府城发展,让玟哥儿去府城读书,顺便也给在长坪村顾家族人们立一个现成的榜样,让他们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
如今玟哥儿考上秀才,脱离了普通农户的身份,已经证明了当初顾文承选的“榜样”没错。
顾文承相信,等自己家这封信传回长坪村之后,顾家族人肯定会再次掀起一波“鸡娃”热。?
第156章 中间商
明州织造第一次和外邦商人做生意,就赚了不少钱,而且已经开始有外邦商人开始预订丝绸了。
顾文渊和禾姐儿两个人外邦话学的不错。
姜余在顾文承的帮助下,只能说略通一些外邦话。
明州织造局内,姜余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的各位管事。
姜余道:“胡管事,招收织工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胡管事刚想站起来,就见姜余抬手,“不用起身,坐着说。”
胡管事虚虚坐在椅子边缘,表情恭敬的道:“启禀主事,这个月织造局新招了两名技艺精湛的织工,八名普通织工。”
姜余点点头,“工人既然在咱们织造局干活,他们的生活织造局也得负责。从今天开始,织造局外办男学堂和女学堂,学堂里只招收七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学堂内除去教授识字和算术之外,还有开设丝织课和染色课。”
姜余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胡管事呆愣愣的问:“这学堂只收织造局干活人家的孩子吗?”
姜余道:“织造局人家的孩子入学堂不收入门费,其他想要入学的需要交费。详细规定等我后面在细想一下。”
胡管事:……“属下明白。”
姜余继续看向绣织坊的管事,“绣织坊不仅仅只一味的强调质量,还要加强创新。尤其是进供的布匹,工艺创新觉得能让贵人们眼前一亮。”
绣织坊管事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姜余知道他想说什么,“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是想说给上头的布都是有特定规格的,这是规矩不能改,但普通宫绸上的丝织绣花样式却可以创新。告诉下面的人,若是有人能做出新的花样,织工本人一次奖励十两银子,若是能顺利入得贵人青眼,绣织坊得赏。”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对绣织坊管事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是有额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