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2)
祈告?”
“我写下祈词,向岱夷的神明祈告,使你健康长寿,无崇无咎。”
难怪用朱砂书写,人们相信朱砂能通神。
“我还以为你不信这些。”青南说着话,却不由自主抚摸项饰上的岱夷护身符,这东西便就是玄旸送他的。
玄旸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岱夷武士,一位拥有智慧的旅人,他不会对神明有虔诚的信仰,但再厉害,再强大的人也会害怕失去所爱。
最惧怕的是疾病与灾难突然降临在青南身上,使玄旸再见不着他,这份恐惧是如此强烈,迫使人求助于神明。
“青南,如果今年夏至你没有来,我不会派遣使者前去麓邑,我会亲自去。”
玄旸看着青南,他说得很认真。
起先是惊诧,而后是淡定,想到这确实是玄旸会做的事,青南不再吃惊:“你想将玄夷君的职务暂时交予臣下,自己前来麓邑见我是吗?"
嘴角有浅浅的笑意,青南说:“我知我若不去,你会来。"
这是很笃定的事,玄旸向来无拘,随心所欲,哪怕成为君王,他也不会循规蹈矩。
他有能力顾及两边,有能力去实施这样的事。
感知对方的视线落在自己唇上,那眼神热烈,青南笑意潺湲,他看向作坊区里热闹的人群,看见南方旅队成员脸上的笑容,轻轻道:“我应该会在这里住上几年。”
玄夷城的位置甚佳,前往岱夷诸城便捷,去往地中的路也畅通,青南知道自己留在这里,比留在偏居一隅的麓邑更能发挥作用。
青南将成为一座渡口,四方的知识会汇聚在他这边来,被他收集,再由他反哺给南方旅队。
从今往后,每年麓邑都会派出一支旅队抵达玄夷城,他们与玄夷人互换物品,并将远方的知识与见闻携往南方。
黛绿的远山上白云漂浮,林木郁郁,棠花落的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游戏其中,谷风拂过,树梢摇动,鸟虫在冬日到来前尽情鸣叫。
一只鸟儿落在窗棂上,叫唤不停,青南搁笔,帛片上字迹未干,上面有一行行文字,那是文邑的字。
在宽敞舒适的居室中有一个靠墙的置物架,上面摆放众多木简、竹片与帛书,它们都比较新,没有岁月痕迹。
青南来到玄夷城后,时常到棠花落居住,在这间屋中笔耕不辍。他在帛片写下从羽邑前往西离旅行点点滴滴的回忆,这份回忆被记述下来,并会另外抄写一份,托人送往文邑,送至帝子文曜手中。
这是一份情谊。
文邑与玄夷城时常有使者往来,让他们捎带一份南方巫祝的珍贵礼物给帝子,他们乐意效劳。更多时候,青南会在竹片上书写竹文,这是羽人族的“文字”,这些竹片将交由旅队戴往麓邑,领队会亲自将它们送到觋鸰(青露)手中。
竹文的内容多与草药、农耕、天文方面的知识相关,这些竹文很重要,后来被存放在麓邑祠庙的库房里,供巫祝阅览。
置物架上有帛书、竹片与竹简,其中以竹简的数量最多。
竹简上的文字很特别,它既不全是文邑的文字,也不全是羽人族符号,在文邑文字与羽人族符号之中,还夹杂着江皋族图文。
青南糅合各地的符号与文字,扬长避短,创造出一种新文字,这种文字拥有众多词汇,具有更强的表述能力,青南用它记述羽人族、岱夷、地中、江皋四族的传说与历史,风土与人情。他彷如一只神鸟翱翔于天地间,不受时空所束缚,自由游历四方,见证不同族群的兴衰。
出于使命感,青南将这片大地上的故事记述下来。
多年后,当青南在大岱城习得岱夷陶文,他又在自己创造的新文字中增加陶文因素,使词汇更加丰富。
青南离开书案前往庭院,在庭院中漫步,和风吹拂的脸庞,拂动发丝,他眉眼含笑,眼梢洇出脉脉温情,他见到那棵种在院中的王树树苗。
冬日还未到,仆人就在它上面搭建一个木棚子,为它挡风寒,若是下雪了,还将为它遮挡风雪,呵护有加。
“我写下祈词,向岱夷的神明祈告,使你健康长寿,无崇无咎。”
难怪用朱砂书写,人们相信朱砂能通神。
“我还以为你不信这些。”青南说着话,却不由自主抚摸项饰上的岱夷护身符,这东西便就是玄旸送他的。
玄旸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岱夷武士,一位拥有智慧的旅人,他不会对神明有虔诚的信仰,但再厉害,再强大的人也会害怕失去所爱。
最惧怕的是疾病与灾难突然降临在青南身上,使玄旸再见不着他,这份恐惧是如此强烈,迫使人求助于神明。
“青南,如果今年夏至你没有来,我不会派遣使者前去麓邑,我会亲自去。”
玄旸看着青南,他说得很认真。
起先是惊诧,而后是淡定,想到这确实是玄旸会做的事,青南不再吃惊:“你想将玄夷君的职务暂时交予臣下,自己前来麓邑见我是吗?"
嘴角有浅浅的笑意,青南说:“我知我若不去,你会来。"
这是很笃定的事,玄旸向来无拘,随心所欲,哪怕成为君王,他也不会循规蹈矩。
他有能力顾及两边,有能力去实施这样的事。
感知对方的视线落在自己唇上,那眼神热烈,青南笑意潺湲,他看向作坊区里热闹的人群,看见南方旅队成员脸上的笑容,轻轻道:“我应该会在这里住上几年。”
玄夷城的位置甚佳,前往岱夷诸城便捷,去往地中的路也畅通,青南知道自己留在这里,比留在偏居一隅的麓邑更能发挥作用。
青南将成为一座渡口,四方的知识会汇聚在他这边来,被他收集,再由他反哺给南方旅队。
从今往后,每年麓邑都会派出一支旅队抵达玄夷城,他们与玄夷人互换物品,并将远方的知识与见闻携往南方。
黛绿的远山上白云漂浮,林木郁郁,棠花落的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游戏其中,谷风拂过,树梢摇动,鸟虫在冬日到来前尽情鸣叫。
一只鸟儿落在窗棂上,叫唤不停,青南搁笔,帛片上字迹未干,上面有一行行文字,那是文邑的字。
在宽敞舒适的居室中有一个靠墙的置物架,上面摆放众多木简、竹片与帛书,它们都比较新,没有岁月痕迹。
青南来到玄夷城后,时常到棠花落居住,在这间屋中笔耕不辍。他在帛片写下从羽邑前往西离旅行点点滴滴的回忆,这份回忆被记述下来,并会另外抄写一份,托人送往文邑,送至帝子文曜手中。
这是一份情谊。
文邑与玄夷城时常有使者往来,让他们捎带一份南方巫祝的珍贵礼物给帝子,他们乐意效劳。更多时候,青南会在竹片上书写竹文,这是羽人族的“文字”,这些竹片将交由旅队戴往麓邑,领队会亲自将它们送到觋鸰(青露)手中。
竹文的内容多与草药、农耕、天文方面的知识相关,这些竹文很重要,后来被存放在麓邑祠庙的库房里,供巫祝阅览。
置物架上有帛书、竹片与竹简,其中以竹简的数量最多。
竹简上的文字很特别,它既不全是文邑的文字,也不全是羽人族符号,在文邑文字与羽人族符号之中,还夹杂着江皋族图文。
青南糅合各地的符号与文字,扬长避短,创造出一种新文字,这种文字拥有众多词汇,具有更强的表述能力,青南用它记述羽人族、岱夷、地中、江皋四族的传说与历史,风土与人情。他彷如一只神鸟翱翔于天地间,不受时空所束缚,自由游历四方,见证不同族群的兴衰。
出于使命感,青南将这片大地上的故事记述下来。
多年后,当青南在大岱城习得岱夷陶文,他又在自己创造的新文字中增加陶文因素,使词汇更加丰富。
青南离开书案前往庭院,在庭院中漫步,和风吹拂的脸庞,拂动发丝,他眉眼含笑,眼梢洇出脉脉温情,他见到那棵种在院中的王树树苗。
冬日还未到,仆人就在它上面搭建一个木棚子,为它挡风寒,若是下雪了,还将为它遮挡风雪,呵护有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