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2/2)
翰林院跑了过来。梁鸿见谢荣昇整个人形貌大变,心中也是十分心痛,又因他也知这变化是为了赵觉,心中一时百味杂陈,赶快迎上前去,握住了他的手,道:“怎么如此不爱惜自己呢?”
谢荣昇抬头,见他满脸关切痛心,心中暖了些许,想:鸿哥总算是真心关切我的。也勉力露出一个笑脸,道:“不妨事的。”
梁鸿正在翰林院修书,便听得外院一阵人仰马翻,出门一看,赵觉披头散发,目眦 y_u 裂,杀神一般骑在马上,见了梁鸿出来,只是道:“三皇子想见你,你去见见他吧....”说罢,他又黯然地说了一句:“以后好好待他。”然后像是不敢看梁鸿的表情似的,立即调转马头走了。
梁鸿想来,必是赵觉与谢荣昇又进一步生了误会。他看在眼里,却不说出口,心里有自己的一番计较。他认识谢荣昇,对谢荣昇动情已有十年,但谢荣昇却心系赵觉,这点他也明明白白,但他却不急。因为聪明如梁鸿,早已看得清清楚楚。这两人,谢荣昇从小得皇上宠爱,所以格外天真,不经世事,也不知如何表达情感,又见人少,不知自己有多么优秀,很容易就生了自卑的心思,把事往坏处想。而赵觉又在军中长大,糙人一个,虽对谢荣昇有情,但却未必说得出口,想必更不会有什么逾距举动。如此一来,这两人相处时间虽长,但感情进展却硬生生被拖下了。
这时梁鸿又在朝堂之事上与北地的燕王谢荣偃一同微微推波助澜一番,做出皇上属意燕王的假象。赵觉满腔对谢荣昇的温柔情意,故而一力要满足谢荣昇的所有愿望,一定要保谢荣昇登上皇位。因此赵觉虽早已存了为谢荣昇终身不娶的念头,但形势所迫,赵觉挣扎数月,终于还是接过了梁鸿抛来的假橄榄枝,以为如此保住了谢荣昇周全。
梁鸿看着谢荣昇强颜欢笑,心中虽为他怜惜心疼,但不由得还是长出了一口气。他筹谋十年,虽抵不过缘分,但也终于换来今天,只有他一人在谢荣昇身旁。
远处屋檐上趴着的大将军赵觉,见了这般和乐融融的场景,终于彻底死了心。从屋檐上翻下去,回了镇国公府。
番外·帘外春山(三)
五年后。
听着里间的声响,在外间屏声静气大气都不敢出的李总管想,这朝堂的局势啊,真是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又压倒东风。
且说三年前先皇驾崩,竟没有留下遗诏。这皇位之争,便落在了太子谢荣昇与北地燕王谢荣偃身上。太子最得先帝宠爱,但燕王在北地经营十数年,手握重兵,又有北地六镇的支持。朝中的大臣也是对半站队,半数武将都因曾和谢荣偃一同作战,仰慕燕王威名的缘故,效忠燕王。只有另外半数,因为唯镇国公赵觉马首是瞻而支持太子。
镇国公与太子一同长大,娶妻之前曾与太子同起同居,感情自然是不消说的。武将有自己的精神领袖,文官们自然也有。梁家四世三相,梁相梁铖虽已告老解官,但梁相的独子梁鸿可任着礼部尚书这个清贵官职,这个领袖之责,是当得起的。
但文官们心里也犯了嘀咕,不为别的,因这燕王妃正是梁相的亲女儿,梁尚书的亲妹妹。既然当初决定了嫁女,其实便是已经做出了政治选择,这么看来,这梁家该是燕王一派的了?但这
谢荣昇抬头,见他满脸关切痛心,心中暖了些许,想:鸿哥总算是真心关切我的。也勉力露出一个笑脸,道:“不妨事的。”
梁鸿正在翰林院修书,便听得外院一阵人仰马翻,出门一看,赵觉披头散发,目眦 y_u 裂,杀神一般骑在马上,见了梁鸿出来,只是道:“三皇子想见你,你去见见他吧....”说罢,他又黯然地说了一句:“以后好好待他。”然后像是不敢看梁鸿的表情似的,立即调转马头走了。
梁鸿想来,必是赵觉与谢荣昇又进一步生了误会。他看在眼里,却不说出口,心里有自己的一番计较。他认识谢荣昇,对谢荣昇动情已有十年,但谢荣昇却心系赵觉,这点他也明明白白,但他却不急。因为聪明如梁鸿,早已看得清清楚楚。这两人,谢荣昇从小得皇上宠爱,所以格外天真,不经世事,也不知如何表达情感,又见人少,不知自己有多么优秀,很容易就生了自卑的心思,把事往坏处想。而赵觉又在军中长大,糙人一个,虽对谢荣昇有情,但却未必说得出口,想必更不会有什么逾距举动。如此一来,这两人相处时间虽长,但感情进展却硬生生被拖下了。
这时梁鸿又在朝堂之事上与北地的燕王谢荣偃一同微微推波助澜一番,做出皇上属意燕王的假象。赵觉满腔对谢荣昇的温柔情意,故而一力要满足谢荣昇的所有愿望,一定要保谢荣昇登上皇位。因此赵觉虽早已存了为谢荣昇终身不娶的念头,但形势所迫,赵觉挣扎数月,终于还是接过了梁鸿抛来的假橄榄枝,以为如此保住了谢荣昇周全。
梁鸿看着谢荣昇强颜欢笑,心中虽为他怜惜心疼,但不由得还是长出了一口气。他筹谋十年,虽抵不过缘分,但也终于换来今天,只有他一人在谢荣昇身旁。
远处屋檐上趴着的大将军赵觉,见了这般和乐融融的场景,终于彻底死了心。从屋檐上翻下去,回了镇国公府。
番外·帘外春山(三)
五年后。
听着里间的声响,在外间屏声静气大气都不敢出的李总管想,这朝堂的局势啊,真是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又压倒东风。
且说三年前先皇驾崩,竟没有留下遗诏。这皇位之争,便落在了太子谢荣昇与北地燕王谢荣偃身上。太子最得先帝宠爱,但燕王在北地经营十数年,手握重兵,又有北地六镇的支持。朝中的大臣也是对半站队,半数武将都因曾和谢荣偃一同作战,仰慕燕王威名的缘故,效忠燕王。只有另外半数,因为唯镇国公赵觉马首是瞻而支持太子。
镇国公与太子一同长大,娶妻之前曾与太子同起同居,感情自然是不消说的。武将有自己的精神领袖,文官们自然也有。梁家四世三相,梁相梁铖虽已告老解官,但梁相的独子梁鸿可任着礼部尚书这个清贵官职,这个领袖之责,是当得起的。
但文官们心里也犯了嘀咕,不为别的,因这燕王妃正是梁相的亲女儿,梁尚书的亲妹妹。既然当初决定了嫁女,其实便是已经做出了政治选择,这么看来,这梁家该是燕王一派的了?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