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又用毛笔顶端敲了敲桌案,问一旁正在看书闻端,挑眉问:“太傅你说,雪球儿难不成是学了我们两人做派?”

    闻端合上书页,抬起墨眸,不紧不慢道:“臣可不敢接这口黑锅。”

    “雪球儿如今入夜便被抱去偏殿,能瞧见什么?”他又问。

    谢桐哼了一声:“就算是白日里,太傅也时常举止出格,指不定是哪天被雪球儿瞅着,也要效仿此举。”

    “圣上说得在理,”闻端意味深长道:“今后臣必定小心行事,等周遭都无人无猫了,再一亲圣上芳泽。”

    谢桐:“……”

    他拿起份折子,拍在闻端身上,恼道:“看你的书去!”

    闻端伸手往上一捞,就捏住了谢桐指尖。

    男人抬眼看了看,又倏而低下头,薄唇很轻地在那莹润指尖上碰了碰。

    “臣谨遵圣旨。”闻端笑道。

    第67章 番外经年

    谢桐登基为帝第二年,将年号改为昌元。

    史记,昌元四年,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礼部主持了这十几年来,规模最为庞大一场春闱会试。

    会试的形式也有诸多创新,开了文举,武举,医术,农学,建工,治商一共六门“学科”,试题各不相同,除了传统的策论,还要考许多专业知识。

    举人们入试前,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统一入场统一答题,而是先报名想要考的“科目”,然后再与同样报名此科学子们比较,优胜者按名次列为此科目前三甲。

    再者,便是这一年的会试,帝于宫中亲自下旨,与前几年的乡试一样,并不限于女子入考。

    京城中各大酒楼热闹不凡,都议论那闺阁女子是否真能有才情,能胜过苦读诗书多年的男学子。

    放榜那日,又听说不光是寻常科目,就连武举前三甲中,都有数名女子姓名跃然纸上。

    不论朝廷中人作何反应,各酒楼倒是又有了新的热议话题,茶水点心供不应求,赚得盆满钵满。

    *

    第二件事,是几年无嗣谢桐,突然颁下圣旨,将一名年幼宗室子弟接入宫。

    早年间,朝廷中不少臣子还频频上折子,苦口婆心地劝告立后,纳妃,后嗣一事,折子每每递去御书房就不见踪影,几个月也送不回来。

    再加上,如今身为群臣之首的丞相简如是对此事态度模棱两可,从不出言劝诫,其他臣子也不好过分僭越。

    一两年后,事关此事折子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了。

    另一种言论反而悄悄流传,最后传入朝中每家每户,仿佛成了公认的事实。

    “圣上不立后不纳妃,是因为某位宠臣的缘故。”大家都这样道。

    至于那宠臣姓甚名谁,只需看何人日日留宿宫中金殿,下朝后伴驾御书房,出宫时与帝同乘一辆马车,便可猜测出八九分来。

    但即使猜出来了,大多数人也颇有几分不敢置信。

    从前那两人……几乎是势同水火,简直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试问哪位帝王能容忍权臣拥兵自重,又有哪个权臣能止住欲。望,不想再往前一步,将根基

章节目录